请关注视频号(汽车数据搬运工)
在汽车电子架构的演进历程中,宝马集团始终扮演着技术先锋的角色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技术日益发展,宝马从早期简单的LIN总线到如今高性能的CANFD总线,宝马通过不断创新,推动了车载通信技术的迭代升级,为智能驾驶和数字化座舱奠定了坚实基础。这一技术演进不仅反映了宝马对工程精益求精的追求,更展现了其应对汽车电子复杂化挑战的前瞻性布局。
一、 LIN总线时代:低成本分布式控制的起点
21世纪初,随着宝马E65(7系)等车型电子功能模块的增多,传统点对点布线已无法满足需求。LIN(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)总线以其低成本、单线传输的特性,成为宝马解决简单设备通信的首选方案。例如,在车窗控制、座椅调节、车灯雨刮等等低实时性场景中,LIN总线通过主从架构(通常由CAN总线节点作为主控制器)实现了分布式控制,将线束重量降低30%以上。然而,其20kbps的传输速率和单主节点限制,很快在宝马日益复杂的电子系统中显露出局限性。在 2016年的宝马汽车上,已经分布多达150多个ECU控制单元。
二. CAN总线的革命:构建高可靠性骨干网络
最早,2004年推出的宝马E60(5系)标志着CAN总线技术的全面应用。相较于LIN,CAN(Controller Area Network)支持1Mbps传输速率、多主节点通信和错误自诊断,完美契合了发动机控制、ABS等关键系统的实时性需求。宝马工程师通过划分动力总成PCAN(500kbps)与车身KCAN(125kbps)双通道,既保障了关键数据优先传输,又避免了总线过载,后面又加载了PT-CAN。值得一提的是,宝马在CAN协议栈中创新性地加入了“网关模块”,实现了不同速率CAN网络的互联,这一设计后来成为行业标准。2010年F01(7系)搭载的FlexRay总线虽在XDrive系统中昙花一现,但CAN仍是宝马电子架构的核心,直至后来以太网时代来临。
三. CANFD的突破:应对数据洪流的新方案
我们近期测试了宝马R1300GS摩托车,这是沉淀于2015年后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才用到的通信(如宝马iNEXT的L3级功能)和OTA升级的普及,传统CAN总线5Mbps的带宽瓶颈日益凸显。宝马在2018年G20(3系)中率先引入CANFD(CAN with Flexible Data-Rate),其传输速率提升至8Mbps(仲裁段保持1Mbps),单帧数据长度从8字节扩展到64字节。这一改进使得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数据得以实时共享,例如自动泊车系统的响应延迟降低了40%。更关键的是,CANFD向后兼容的特性让宝马得以沿用现有线束设计,大幅降低了升级成本。在2023年发布的Neue Klasse平台上,宝马甚至将CANFD与以太网融合,构建了域控制架构下的混合通信网络。 所以,在不同车型,不同的域控中,我们同样可以领略宝马的风骚,因为不仅在整车系统可以看到CANFD,就连大灯控制系统,也是采用的CANFD技术。
四、 技术演进背后的战略逻辑
宝马的总线技术选择始终遵循模块化设计、冗余安全与前瞻性预留三大核心原则。在iX3车型中,LIN总线负责氛围灯等基础功能控制,而高阶自动驾驶数据则通过高带宽CANFD传输,体现了模块化分层的灵活性。冗余设计上,转向系统采用双CAN通道架构,即使单路故障仍能确保系统安全运行。针对未来需求,CANFD的可扩展带宽为智能驾驶数据爆发式增长预留了升级空间,例如单通道速率可从2Mbps提升至5Mbps以上。这种阶梯式技术演进策略,既通过保留成熟总线降低供应链重构成本,又以渐进式创新保持技术领先优势。例如车身域控制器仍沿用CAN总线,而智能座舱则率先部署以太网,展现了对技术迭代节奏的精准把控。
从LIN到CANFD的三十年发展,宝马集团的车载总线技术已从单一控制工具进化为智能汽车的“神经系统”。随着2024年宝马宣布在下一代架构中试点10BASE-T1S以太网,其通信技术将继续引领行业向中央计算模式转型。这一历程印证了宝马工程师的核心理念:优秀的电子架构,永远是安全、效率与创新平衡的艺术。